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利用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流场及其季节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胡筱敏;熊学军;乔方利;郭炳火;林霄沛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 单位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4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黑潮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流场;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季节分布
  • 起始页:1
  • 总页数:1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6009;40333030;40706013)
  • 刊名:海洋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
  • 主编:潘德炉
  •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号
  • 邮编:100860
  • 卷:3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26.066449-1
  • 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日本科技文献速报》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表层流矢量结果。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对于季节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不同流段分别表现出各自显著的季节差异:吕宋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水向南海的入侵只发生在秋、冬两季,而春、夏两季却不发生;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表层流路与黑潮右侧反气旋涡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春季没有涡旋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常出现气旋式大弯曲,其他三个季节反气旋涡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相对平直;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南部陆架区的入侵以秋、冬季最强,春季次之,而夏季几乎不发生;在赤尾屿以北的东海黑潮中段,黑潮流动比较稳定,其表层平均流径走向由偏北到偏东依次约为冬(北偏东30°)、春(北偏东33°)、秋(北偏东38°)、夏(北偏东45°);流路宽度由宽至窄依次约为秋(90km)、春(80km)、冬(70km)、夏(60km),而流速由大至小依次为夏、春、秋、冬,且各季节都表现出北段流速大于南段的现象;在九州西南海域,春、秋两季黑潮表层水发生明显的向北入侵,入侵的黑潮水与东海外陆架水共同成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来源,而夏季这种现象不明显,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路北界的位置以秋季最为偏北(但最北不超过31°N)、流路也最宽;在琉球群岛外缘海域,南半部基本没有北上的表层流存在,只有在冲绳群岛-奄美群岛以东海区,秋、夏、春三季表层反气旋涡旋都比较活跃,在涡旋的西侧有顺着冲绳群岛-奄美群岛的东北向流,其中秋季最为明显。这些结果可以为黑潮及其邻近海域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直接的参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