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中AVS与Cr的生物积累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利锋;温琰茂;朱娉婷;金辉;宋巍巍;戴睿志
  • 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单位2: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嘉应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 出生年:1975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城市污染河道;沉积物;AVS;Cr;生物积累
  • 起始页:875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7107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B13501008)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www.hjkx.ac.cn
  • 卷:30
  • 期:3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研究区域为珠江三角洲一条典型城市污染河道,采集了13个站位沉积物、上覆水、间隙水及底栖动物样品进行分析.阐述了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volatilesulfide,AVS)与沉积物、上覆水、间隙水中的Cr(Ⅲ)和Cr(Ⅵ),以及寡毛纲底栖动物水丝蚓(Limnodrilussp.)体内Cr含量的关系;围绕“Cr假设”,探讨了城市重污染河道AVS与Cr的生物有效性的关系,以拓宽AVS作为沉积重金属生物毒性判据的应用范围.各站位沉积物总Cr均值为329.57mg/kg,是背景值的9.4倍,显示研究区域属于重度Cr污染区;沉积物及上覆水Cr(Ⅵ)均较低,表明其中的铬大部分为Cr(Ⅲ).研究区域AVS较高(均值为650.38mg/kg),间隙水总Cr含量较低(均值为68.42μg/L).除了Z1站位外,间隙水Cr(Ⅵ)均低于检出限,表明在AVS值较高的站位间隙水Cr(Ⅵ)很低.各站位水丝蚓体内总Cr含量(以DW计)为12.46~38.99mg/kg,均值为25.85mg/kg,高于类似研究的结果,证明水丝蚓体内Cr的积累较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丝蚓体内Cr含量与间隙水总Cr显著相关(r=0.614,p<0.05),因间隙水总Cr主要组分为Cr(Ⅲ),故在Cr污染严重的城市河流中,间隙水中的Cr(Ⅲ)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不能忽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