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李世清;王瑞军;张兴昌;伍维模;邵明安
  • 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63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小麦;灌浆过程;氮素转移;研究进展
  • 起始页:106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研究方向项目(KZCX2-4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30230);2002年度教育部全国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22096);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1-104);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0-6)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邵明安
  • 卷:1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第三版)
摘要
对小麦氮素营养与籽粒灌浆期氮素转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过去进行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最终累积的氮素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灌浆期间营养器官中氮素的再转移,来自营养器官氮(内源氮)与土壤中新吸收氮(外源氮)的比例基本上是1∶2。因此,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营养水平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籽粒中氮素累积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灌浆期间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发生转移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叶片光合性能的下降和叶片的衰老。不同基因型品种在灌浆期的氮素转移程度不同,表现为随品种演替,旗叶、茎秆和叶鞘中氮素的输出率增加,而转移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却下降。氮收获指数(NHI)可以描述植物向籽粒分配氮的能力,是衡量作物对氮利用效率的指标。氮收获指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虽然现代小麦品种吸氮量高于古老品种,但氮收获指数在现代和古老小麦品种间的差异因不同研究者而异,有的认为现代品种高于古老品种,但也有人认为与年代无关;小麦氮收获指数一般在0. 55~0.80之间,很少超过0.8。过去对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的氮素转移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根冠关系和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相互关系,田间个体和群体调控及不同高产栽培模式下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的差异,灌浆过程中氮素转移与品质形成的相互关系,灌浆期间氮素转移与植物体氮素气态损失间的相互关系,水分和养分胁迫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籽粒灌浆特性与氮素转移间的相互联系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揭示小麦灌浆过程中的氮素转移,丰富小麦籽粒和品质形成理论,指导小麦育种,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栽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