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 单位1: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7
  • 学历:硕士
  • 职称:助教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理化性质;嘉陵江上游
  • 起始页:172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子课题(2001BA606A-06-3)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邵明安
  • 卷:22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数据库收录:被英国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环境科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本学科权威性文摘收录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复模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3种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因林分而异;③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氮紊的转化率除湿地松纯林外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土壤氮素转化率与3种酶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④火烧迹地灌丛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大,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土壤的结构性最好。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