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固山湿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付为国;李萍萍;吴沿友;卞新民;陈歆
  • 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生年:1969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草本植物;丰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优势度
  • 起始页:42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 2003AA60110 -3)资助。
  • 刊名:湿地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2003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编:陈宜瑜
  • 地址: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wetlands@neigae.ac.cn
  • 卷:4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4.06 141
摘要
北固山湿地位于镇江市东北,由长江携带泥沙长期沉积形成,植被属原生裸地演替,植物种类丰富。但近年由于污染排放及渔民围网捕鱼,植被受到破坏,生态功能被削弱。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镇江北固山湿地植物群落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并分析了其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从而为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有15科28属33种,但仅限于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物种出现频度上以D、C两个级别为主,表明群落内物种的分布较为均匀。从季相动态上看,季相明显,群落的优势种2 ~4月前是草Phalarisarundinacea)单优种群,4~6月是草-芦苇(Phargnites communis)共优种群,6~11月是芦苇-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共优种群。随着基底高程的变化,植物呈现明显的平行于堤岸的带状分布,并形成区别明显的三个区域。其中,物种的丰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均匀度以及生物量均随基底高程的增加而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却随基底高程的增加减小。物种多样性指数受立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虽降低物种丰度,但由于其对优势种芦苇破坏较为严重,降低了群落的生态优势度而相应提高了群落的均匀度,最终对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增加效应。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禁止污染排放及围网捕鱼等措施,并在裸露或物种稀少区域人工栽培土著物种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