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杨平恒;旷颖仑;袁文昊;贾鹏;贺秋芳;林玉石
  • 单位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单位2: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
  • 出生年:1983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降雨;悬浮颗粒物;浊度;主要阳离子;运移;地下河;青木关
  • 起始页:324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重庆市科技项目(CSTC2007BC7001,CSTC2009BA0002);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65);三峡库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KL200802);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y2008001)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