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两种海洋微藻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唐洪杰;王修林;祝陈坚;李雁宾;张传松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化学化工学院
  • 出生年:1971
  • 学历:博士生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海洋微藻;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离体法;活体法
  • 起始页:98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04902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6033)资助
  • 刊名:中国海洋大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 主编:管华诗
  • 地址:青岛市鱼山路5号
  • 邮编:266003
  • 卷:36
  • 期:7
  • 期刊索取号:P226.660 110-1
  • 数据库收录:CA美国《化学文摘》;AJ俄罗斯《文摘杂志》;ZR英国《动物学记录》;MR美国《数学评论》;ZBI德国《数学文摘》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之水科学与渔业文摘C; 海洋文摘,污染文摘C;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C;机械工程文摘S;机械与运输工程文摘S;土木工程文摘S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
摘要
对6种常见海洋微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确立了离体法和活体法的提取(振荡)时间及酶促反应时间,分别为:5min,30min(离体法)和6min,10min(活体法),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离体法较活体法更适于进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和旋链角毛藻(Chaer:oceros curvisetus)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活体法更适于东海原甲藻(Prar-ocentrum donghainase)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