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胡秋媛;李理;唐智博;时秀朋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伸展断裂;晚中生代;形成机制;鲁西隆起;数值模拟
  • 起始页:1233
  • 总页数:12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32)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wxueming@mail.cgs.gov.cn
  • 网址:http://www.cgs.gov.cn
  • 卷:36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十分发育,其构造样式复杂,主要形式为陡倾斜的伸展断裂和缓倾斜的滑脱断层组成的复合伸展断裂系统。陡倾斜的伸展断裂构成鲁西伸展断裂系的主体,是控制其南部凹陷沉积的边界断裂。断裂带中构造角砾岩、断层泥发育,并有小褶皱、擦痕等显示断裂活动的标志。缓倾斜的滑脱断层在鲁西隆起区广泛发育,分为深、浅两个层次,浅层次中最具规模的位于下寒武统与太古宇之间。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下盘构造相对简单,仅挤压破碎。深层次滑脱断层发育在中地壳低速层处,控制着浅层次滑脱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鲁西隆起的伸展断裂系统是由晚中生代以来两次大规模的伸展运动形成的,形成机制上,与中、新生代郯庐断裂的走滑活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以及岩浆上涌密切相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