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耕作方式与地表覆盖量对苜蓿及小麦地水蚀过程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辛平;黄高宝;徐银萍;罗珠珠;沈延民
  • 单位1: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 单位2:甘肃农业大学 农学院
  • 出生年:1978
  • 学历:硕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耕作方式;覆盖;土壤水蚀
  • 起始页:16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中澳合作项目ACIAR“提高甘肃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系统的生产力及其可持续性”(LWR2/1999/094)
  • 刊名:水土保持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主编:邵明安
  • 电子信箱:journal@ms.iswc.ac.cn
  • 网址:http://www.iswc.ac.cn;http://periodicals.com.cn
  • 卷:21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4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第四版)
摘要
通过模拟降雨对定西苜蓿-春小麦轮作土壤的水蚀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苜蓿翻耕(T1)处理的地面积水产生时间最长,苜蓿不翻耕处理(T2)径流产生时间最长,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在整个模拟降雨过程中,不翻耕处理的径流产生速率总是低于翻耕处理的径流产生速率,其中以苜蓿不翻耕处理(T2)的径流速率最小,而两个翻耕处理的径流速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2处理的入渗速率始终高于其他3个处理;秸秆覆盖可有效地降低累积径流量和总侵蚀量,增加累积人渗量;在不同处理中,以苜蓿不翻耕处理加100%秸秆覆盖抗水蚀的效果比较明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