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藏年代与成藏模式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赵靖舟;郭德运;闾红军;时保宏;庞雯
  • 单位1: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
  • 出生年:1962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成藏年代;成藏模式;原生油气藏;次生油气藏;
  • 起始页:1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111-01-04-05)资助
  • 刊名: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办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 主编:屈展
  • 地址: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 邮编:710065
  • 电子信箱:xbzr@xsyu.edu.cn
  • 网址:http://www.xsyu.edu.cn
  • 卷:19
  • 期:6
  • 期刊索取号:P613.066 209
  • 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石油文摘》(PA)的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石油文摘》的核心期刊;《中国互联网科技期刊系统(China Info)》、《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00年荣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0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石油文摘》的核心期刊
摘要
通过包裹体分析法、伊利石测年法、露点压力/饱和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成藏年代分析方法研究认为,轮南地区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且早期油藏在晚期的调整改造十分强烈.其中古生界特别是奥陶系油藏主要为晚海西期充注、喜山期受到调整改造而形成的残余原生油藏,三叠一侏罗系油藏主要为奥陶系古油藏在晚喜山期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造成古油藏普遍发生调整的主要原因,一是后期强烈的构造变动和断裂活动,二是晚期高一过成熟气强烈的气侵作用.因此,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应以轮南古隆起的斜坡部位(包括轮南西斜坡和南斜坡)为重点,它们是轮南地区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最有利部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