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碎屑岩相序、组构特征及古火山作用环境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向忠金;闫全人;闫臻;王宗起;王涛;张英利;覃小锋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生年:1985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火山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序列;北大巴山;滔河口组
  • 起始页:311
  • 总页数:18
  • 经费资助: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72147和40472119);“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06BAB01A1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0782003-13)资助的成果。
  • 刊名:地质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2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 主编:陈毓川
  • 地址: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izhixuebao@163.com
  • 卷:84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3
摘要
志留系滔河口组是一套发育于北大巴山地区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在1:10000地质填图和大比例地质剖面实测基础上,通过详细的火山碎屑岩相序和组构分析,本文在滔河口组火山-地层中共识别和划分出22个岩相,5个相组合类型。区域岩相测量与对比揭示,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宏观序列自下而上由玄武岩相(一般下部为块状粗粒/细粒玄武岩相、上部为枕状玄武岩相)、凝灰角砾岩相、再沉积富辉石火山碎屑砾岩相、无结构或叠瓦状凝灰质粗砾岩相、凝灰质砂岩相、生物灰岩相或泥岩相构成。岩相组合横向变化显示滔河口组古火山活动西强东弱,火山活动类型为斯托柏林型(Strombolian-type eruption)喷发。相对地,研究区西部火山-沉积序列发育较为完整。滔河口组的地层序列与岩石组合与板内火山活动产物相似,本文认为北大巴山地区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组合形成于洋岛或海山构造环境,是板内拉伸作用的产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