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纯菌株与混合菌株在MFC中降解喹啉及产电性能的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姗姗;张翠萍;刘广立;张仁铎;李明臣;全向春
  • 单位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非产电菌;喹啉;降解;共基质;产电性能
  • 起始页:2148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08070,50779080);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专项基金项目(08K02ESPCT);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2009B090300324)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085;100717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journal@mail.sciencep.com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1
  • 期:9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阳极微生物菌群组成与MFC产电性能有重要关系.从稳定运行了210d以上,以200mg·L-1喹啉为燃料的MFC阳极室分离提纯出4株兼性厌氧菌Q1、b、c和d,分别代表原MFC中所有4类不同菌落形态的可培养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1、c和d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b属于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sp·).通过构建双室MFC,以200mg·L-1喹啉和300mg·L-1葡萄糖为混合燃料,以铁氰化钾为电子受体测定各菌株产电能力,结果表明菌株b、c和d均为非产电菌.产电菌Q1与非产电菌b、c、d复合产电电荷量依次为3.00、3.57和5.13C,库仑效率依次为3.85%、4.59%和6.58%,产电菌与非产电菌对燃料的降解利用存在竞争关系,使得复合菌产电能力比产电菌Q1单独时的产电能力差.在MFC中,非产电菌与产电菌复合产电时24h内对喹啉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100%,降解喹啉效果优于4株菌单独构建的MFC,即混合菌更有利于利用复杂碳源.GC/MS的测定结果表明,产电菌株Q1构建的纯菌MFC和原混合菌MFC周期结束时出水中存在的喹啉代谢产物均为2-羟基喹啉和苯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