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荒漠植物红砂在持续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周生荟;刘玉冰;谭会娟;王进
  • 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4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红砂;干旱胁迫;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光抑制
  • 起始页:6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122);“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
  • 刊名:中国沙漠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主编:王涛
  • 地址:《中国沙漠》编辑委员会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CAIedit@lzb.ac.cn
  • 网址:http://zgsm.westgis.ac.cn
  • 卷:30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22.06141-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自然生境下具有很强的耐旱、耐高温和高辐射的能力。本实验在人为控制水分进行持续干旱胁迫的过程中,通过测定红砂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来研究红砂干旱胁迫下的光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过程中,红砂叶片水势也相应地下降;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由‘双峰型’逐渐趋向‘单峰型’;水分利用效率(WUE)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植物接近休眠时下降;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非循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在中午都明显降低;干旱胁迫下初始荧光(Fo)出现明显的升高,日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红砂在干旱期间,采取了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热能耗散和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两种光抑制的保护机制来度过于旱维持生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