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峰丛洼地的坡地径流成分划分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姜光辉;陈坤琨;于爽;彭稳
  • 单位1: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喀斯特;落水洞;地下水;岩溶动力学
  • 起始页:14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0802063);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634806)。
  • 刊名:水文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 主办单位: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 主编:邓坚
  • 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2号
  • 邮编:100053
  • 电子信箱:j.hyd@mwr.gov.cn
  • 卷:29
  • 期:06
  • 期刊索取号:P490.6144-1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峰丛洼地的石质坡地具有独特的包气带结构和产流模式,其表面岩石裸露,土壤薄且呈现斑块状分布,下部发育表层岩溶带。表层岩溶带的存在决定了石质坡地的产流模式。原本不透水的岩石表面成为“筛子”,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之间的界面成为重要的产流界面,称之为表层岩溶带产流。石质坡地的径流是表层岩溶带产流、超渗产流、饱和产流的集合。由于岩溶动力系统的差异导致来自不同界面的径流的温度、pH、电导率、方解石溶解饱和指数(SIc)和二氧化碳分压(P-2)也不同。利用径流的物理、化学曲线对石质坡地的径流进行初步的定性划分,将径流分为洪峰和基流。洪峰的上升段由超渗产流和饱和产流构成,退水过程以及基流则主要是由表层岩溶带径流提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