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东南部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构造环境、岩浆岩体系、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2
  • 作者:余达淦
  • 单位1:科研处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火山岩型铀矿床;裂谷构造;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岩浆岩体系;成矿系列;成矿模式;中国东部
  • 起始页:11
  • 总页数:12
  • 刊名: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8
  • 主办单位:华东地质学院
  • 主编:李学礼
  •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环城西路14路
  • 邮编:344000
  • 卷:15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6\845
摘要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浆带中的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形成于120—130 Ma 90—100Ma两个时期,与区内白垩纪二次岩浆活动合拍。该期岩浆岩体系,形成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由挤压转向引张的转折时期,以A型花岗岩和碱性、亚碱性岩石(粗面岩、粗安岩、粗玄岩)、基性岩(碱性玄武岩)的出现为主要特征。此时期也是中国东部多金属,金、银的主要成矿期。铀矿田(床)受切割达幔层的基底断裂控制,火山盆地部位具横向裂谷盆地(早期)和拉张裂谷盆地(晚期)双重特征.在铀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上,强调深部来源的主导作用;在空问展布规律上,存在有规可循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系列;在成矿模式上,强调以深部来源为主导的多模式,包括陆相热水铀矿成矿模式、多重斑岩铀矿成矿模式和上升热枉铀矿成矿模式。按照上述思路,对下一步找矿提出十大建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