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西秦岭大草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探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义兵;张国伟;裴先治;鲁如魁;梁文天;郭秀峰
  • 单位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单位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71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草滩群;沉积时代;构造背景;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沉积响应;西秦岭
  • 起始页:579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234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70411138);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编号:06LCD17);开放课题基金(编号:BJ081331)资助。
  • 刊名:沉积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 主编:孙枢
  • 电子信箱:cjxb@lzb.ac.cn
  • 网址:http://www.cjxb.ac.cn
  • 卷:28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71.066243
摘要
大草滩群a岩组中最年轻的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4.9±4.8Ma(MSWD=0.11),b岩组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85±5Ma,c岩组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值为375±6Ma,这一结果将大草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有效地限定在405~375Ma之间。结合生物化石组合资料,大草滩群的时代归属于晚泥盆世。根据岩石组合、沉积相、构造变形、形成时代和物源分析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晚泥盆世大草滩群河湖相粗粒碎屑岩形成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是位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弧前拉张—裂陷盆地,作为北秦岭微陆(+岩浆弧)与华北大陆西南缘碰撞的沉积响应,是碰撞造山作用以后南部洋壳持续俯冲阶段同火山—岩浆活动的弧前沉积体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