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南钨和锡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初探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华仁民;李光来;张文兰;胡东泉;陈培荣;陈卫锋;王旭东
  • 单位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46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质学;钨;锡;大规模成矿作用;差异;华南
  • 起始页:9
  • 总页数:15
  • 经费资助:本文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423)的资助
  • 刊名:矿床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矿产资源研究所
  • 主编:毛景文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6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minerald@163.net
  • 网址:http://www.kcdz.ac.cn/
  • 卷:29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10.6967
  • 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钨和锡都是中国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尤其是南岭及其邻近地区,关系密切、相互共生,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钨西锡:南岭东段,钨矿密集产出;中段,钨锡并重,但锡矿化明显增强;西段则为大规模锡成矿作用。在成矿时代上,钨和锡都以160~150Ma为成矿高峰期,但锡还有雪峰期、印支期成矿作用,以及燕山晚期的又一个成矿高峰期。锡的成矿作用及与其相关的花岗岩类显示出与地幔物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锡的大规模成矿作用或发生在有地幔物质参与的“十一杭带”附近,或发生在地壳强烈拉张的燕山晚期。钨与锡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以及华南东、西两部分在构造背景、沉积物特征和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华南钨与锡大规模成矿作用差异的根本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