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直径嵌岩桩残余应变状态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印长俊;王星华;夏力农
  • 单位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出生年:1977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大直径;嵌岩桩;干缩;残余应变;温度
  • 起始页:3095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04SK2008)
  • 刊名:岩土力学
  • 是否内版:是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编:白世伟
  • 地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ytlx@whrsm.ac.cn
  • 网址:http://ytlx.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478.0635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湖北省第六届优秀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EI文摘收录期刊
摘要
通过对2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人工挖孔)加载前应变状态连续监测,初步分析了桩身残余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和对桩受力性状的影响,并得到如下结论:(1)混凝土的干缩是产生残余应变的主要因素; (2)桩身的残余应变随空间和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但诸多施工因素(如爆破,地下水和浇注方式)会使其分布不均匀或弱化桩侧岩石的约束力;(3)桩身局部的残余应变会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而产生裂缝,失去对桩身钢筋的保护能力,并且桩身整体收缩会减小桩端与地基的接触力。以上结论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