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张明;王忠;孟二根;武利文
  • 单位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 出生年:1971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花岗岩;新元古代;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意义;大兴安岭;内蒙古
  • 起始页:98
  • 总页数:9
  • 刊名:地质与资源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92
  • 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 主编:马德有
  • 地址:沈阳市北陵大街25号
  • 邮编:110033
  • 电子信箱:gjsd@chinajournal.net.cn
  • 网址:http://gjsd.chinajournal.net.cn
  • 卷:15
  • 期:2
  • 期刊索取号:P422.06699-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大兴安岭北部发育有大量的新元古代花岗岩,通过开展1/25万莫尔道嘎-奇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岩浆阶段,共7个填图单元,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中基性杂岩-花岗闪长岩系列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是俯冲作用和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中期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系列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晚期正长岩主要来自下地壳,形成于造山晚期的伸展体制。整个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发展演化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大兴安岭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运动学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