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改变人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4
  • 作者:刘彦;梁杏;权董杰;靳孟贵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入渗强度;地下水流模式;模拟实验;河谷势汇
  • 起始页:11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428802);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专题“地下水系统理论与应用指南” (12120733908)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LHZD@public.tpt.tj.cn
  • 网址:http://www.earth ceforntier.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自Tóth提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来,大多学者基于定水头上边界的解析解或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尤其是多级水流系统模式。认为复杂的盆地“地形势”就会发育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简单地形发育单一地下水流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地下水流系统砂槽模型进行系列实验发现,实验条件下(模型尺寸、介质和多个河谷不变)水流系统的发育受控于降水入渗强度。得出随着降水入渗强度的增大,水流系统模式由单一的区域水流系统,到复杂的多级次水流系统,再到局部的水流系统的结论;盆地多个势汇中,只有实际成为地下水排泄点的汇势才能影响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而其他的势汇只是可能的潜在势汇。实验表明,用定流量上边界(降水入渗强度)能够更好地揭示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发育与变化机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