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哈腊苏铜矿床Ⅰ号矿化带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杨富全;闫升好;屈文俊;周刚;刘锋;耿新霞;刘国仁;王祥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开放实验室
  • 出生年:1968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Re-Os年龄;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铜矿床;哈腊苏;新疆
  • 起始页:359
  • 总页数:16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411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069);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630603,1212010786006,1212010786004)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翟裕生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7
  • 期:2
  • 期刊索取号:P206.6208-3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术;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青河县哈腊苏铜矿床Ⅰ号矿化带位于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铜矿化主要呈不均匀团块、细脉或细脉浸染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及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围岩中。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2O-NaCl型和H2O-CO2(±CH4/N2)-NaCl型。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431℃,峰值在390、290和190℃。成矿流体盐度(ω(NaCleqv))变化于0.53%~66.76%,峰值在19.5%、12.5%、9.5%和1.5%。密度为0.55~1.11g/cm3。矿脉中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2.9‰~12.3‰,δ18OH2O值为一5.81‰~4.83‰,δDSMOW为—129‰~—8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和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PDB变化于2.4‰~-1.4‰,δ18OSMOW为8.3‰~9.2‰,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岩浆。对辉钼矿石英脉中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78.3±5.6)Ma,与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381~375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早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斑岩有关,晚期叠加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与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