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压下华北北缘二辉麻粒岩电导率的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李朋;周文戈;龚超颖;范大伟;魏舒怡;谢鸿森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生年:1986
  • 学历: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二辉麻粒岩;电导率;高压;下地壳;华北克拉通
  • 起始页:2386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JCX2-SW-N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0914008);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资助。
  • 刊名:地球物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4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 主编:刘光鼎
  • 电子信箱:actageop@mail.igcaa.ac.cn;journal@mail.aciencep.com
  • 网址:http://www.geopy.cn
  • 卷:53
  • 期:10
  • 期刊索取号:P260.66141
摘要
借助于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固体高压设备,在1.0~2.0GPa、523~1173K条件下,利用Agilent34401A数字电表和Solartron IS-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同时使用三种方法:交流阻抗谱法(频率范围0.05~106Hz)、单频交流法(0.1Hz)和直流法测量了华北北缘二辉麻粒岩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二辉麻粒岩电导率的变化在2.66×10-5~0.056S·m-1之间,电导率对压力没有很强的依赖性;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导率增大,遵循Arrenhius关系式,其指前因子为8.95~17.9S·m-1,活化能为0.569~0.605eV,对比三种方法获得的电导率数据,发现阻抗谱法测量结果大于单频法测量结果,直流法测得的结果最低,但是,三种方法获得的电导率差值除两个低温点外,绝大多数都很小(Alga<0.20lg(S/m)),结合现今华北克拉通地热学参数及地壳分层结构,依据实验获得的电导率温度关系建立了电导率-深度剖面.并将其与大地电磁测深获得的地壳电性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辉麻粒岩的电导率与华北北缘的中地壳底部和下地壳底部电导率值的区域相交,再结合高温高压下二辉麻粒岩的弹性波速度剖面与地震折射剖面的对比,认为二辉麻粒岩有可能是组成华北北缘下地壳的岩石之一。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