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亚地区现代表土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夏敦胜;魏海涛;马剑英;王训明;张家武;赵晖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环境磁学;表土;黄土;沙漠;戈壁;中亚地区
  • 起始页:937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01064,40571147和90502008)’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批准号:2002CB714004)和国家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批准号:2003104)共同资助。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 主编:韩家懋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sj@mail.igcas.ac.cn;dsjs@mail.igcas.ac.cn
  • 卷:26
  • 期:06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在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绿洲和戈壁及蒙古国南部戈壁等亚洲中部粉尘源区采集了表土(包括沙漠和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样品的磁学性质(包括磁化率、无磁滞磁化率、等温剩磁、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表土样品中主要磁性矿物是铁磁矿,含有赤铁矿和磁赤铁矿,并伴有少量顺磁性矿物;磁性矿物粒度主要是准单畴(PSD)和多畴(MD),超顺磁性颗粒含量较低,接近于中国西部黄土地层含量。中亚地区表土磁性矿物含量总体都较低,磁性矿物含量在空间上与降雨量成正比。研究结果指示西部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南部塔里木盆地)表土样品较北部地区(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以及蒙古高原)表土样品,其粗颗粒磁性矿物含量高,而细颗粒磁性矿物含量低。本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层古土壤磁性增强源自成土过程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