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中亚地区古亚洲洋板块俯冲的地质记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李锦轶;王克卓;孙桂华;莫申国;李文铅;杨天南;高立明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生年:1956
  • 学历:博士
  • 职称: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奥陶纪至石炭纪;活动陆缘残片;吐哈盆地南缘;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中亚地区
  • 起始页:1087
  • 总页数:16
  • 经费资助: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编号为2001CB409810);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DKD9902002)的资助。
  • 刊名:岩石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5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电子信箱:lhzd@public.tpt.tj.cn
  • 卷:22
  • 期:5
  • 期刊索取号:P350.66357
摘要
本文根据对已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系统论述了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残片的时空分布、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古亚洲洋构造演化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该区活动陆缘残片由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火山沉积岩系和泥盆纪、石炭纪深成岩组成。这些不同时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揭示出该区弧岩浆前锋带的演化具有向南逐渐迁移的特点。这些不同时代的火山岩和深成岩在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方面都类似于钙碱系列弧岩浆岩。它们的这些特征,结合它们的区域地质背景,使我们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它们的形成演化与以南侧康古尔塔格碰撞带中的洋壳残片为代表的古洋岩石圈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有关;它们很可能与出露在阿尔泰山南侧、蒙古南部和大兴安岭中部等地的类似杂岩一起构成了古亚洲洋中西伯利亚古板块活动陆缘;该活动陆缘的发育,揭示出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奥陶纪至石炭纪期间一直在持续进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