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柴北缘锡铁山榴辉岩退变质成因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采用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技术,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形成的榴闪岩和斜长角闪岩之角闪石进行了定年分析。09NQ44Amp来自榴闪岩,各阶段表观年龄(以现代空气氩40Ar/36Ar比值295.5扣除非放射性成因40Ar)构成了单调下降的阶梯状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解上,2~4阶段数据点和5~18阶段数据点分别构成了两条等时线,等时年龄分别为(427.6±10) Ma和(425.1±2.6) Ma,对应的初始40Ar/36Ar比值则分别为(435.2±6.1)和(705.3±13)。角闪石09NQ43Amp来自榴辉岩强烈退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也获得单调下降的年龄谱,在反等时线图解上其数据点3~6阶段和7~16阶段分别构成了两条等时线,等时年龄分别为(418.9±2.9) Ma和(418.1±2.1) Ma,对应的初始40Ar/36Ar比值则分别为(493.7±2.8)和(685.8±34.3)。等时线截距值高于现代大气40Ar/36Ar比值,表明角闪石中含过剩40Ar。同时,由低温和中‐高温阶段加热数据点分别构成两条等时年龄基本一致,截距值却明显不同的等时线,表明在角闪石热力学性质不同的源区,存在两期明显不同且未混合的初始捕获Ar组分。等时年龄425~418 Ma代表的是锡铁山榴辉岩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等时线图解法虽然有效的校正了角闪石中的过剩40Ar,但仅根据表观年龄图谱和等时线图谱还无法清晰判断过剩40Ar在角闪石中的赋存状态,有待进一步探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