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1、nC17:1和n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nC18:2)及微量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iC17:1)。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显示有机质以微生物来源为主,兼有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的偶碳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是nC16:0、nC18:0和nC14:0),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微藻。滴水中还检出含量较高的nC17:1和nC15:1及微量的iC17:1和iC15:1,它们很可能来自洞顶土壤厌氧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洞顶土壤、滴水与现代石笋碳酸钙沉积脂肪酸分布对比揭示,石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也有地下水微生物及洞穴原地微生物贡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