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寄主岩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对比分析与成矿过程评述
详细信息   
摘要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是世界上岩浆硫化物(Ni‐Cu‐PGE)和氧化物(Fe‐Ti‐V‐P)矿床的主要载体。全球主要岩浆硫化物和氧化物矿床均可以产于大火成岩省、克拉通区的裂谷带或伸展环境、褶皱带内的后碰撞伸展环境。寄主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岩体规模相差甚大(从6×104 km2 到<0.1 km2),既有超镁铁质岩石组合也有镁铁质岩石组合,但其原生岩浆主要为拉斑玄武质岩浆。含镍铜的铂族元素矿床主要赋存于规模很大的层状岩体中,而镍铜硫化物矿床主要赋存于小岩体中。寄主钒钛磁铁矿或磁铁矿矿床的岩体主要是以辉长岩为主的层状杂岩体。寄主钛铁矿‐磷灰石矿床的岩体均为层状的斜长岩‐纹长二长岩‐紫苏花岗岩岩体。尽管其岩石组合相差很大,但其原生岩浆均属拉斑玄武质。寄主硫化物矿床的岩体相对富Si、Mg、Cr、Ni,而寄主氧化物矿床的岩体相对富Fe‐Ti‐P‐V,造岩矿物晶体化学也反映了这种差异。对全球主要含矿岩体的对比分析表明,导致这种反差的主要控制因素应该是岩浆生成时的压力状态,源区性质和熔融程度的差异可能只在局部范围内起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集中体现在金川模式和岩浆通道模式上,对岩浆氧化物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体现在氧化物和磷灰石是堆晶相还是从不混溶的矿浆中结晶的。对比分析表明,成矿过程具有多样性,试图用一种模式概括所有同类矿床成矿过程的想法未必可取。毫无疑问,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是形成岩浆矿床的必要条件,伴随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的氧逸度变化及其诱因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