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青藏高原西部甜水海地区白垩纪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甜水海地区广泛分布白垩纪的中酸性侵入岩,可分为早白垩世(123 Ma)、晚白垩世早期(100~93 Ma)和晚白垩世晚期(79~74 Ma)3期。早期侵入体零星,为正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及含石榴子石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大于1.1,K2O含量大于Na2O,负Eu异常明显,刚玉分子数大于1.1,属于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早期花岗岩分布广泛,以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主要属中—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属于钾玄岩系列,A/CNK主体小于1.15,负Eu异常中等,刚玉分子数多小于1.1,主体属I型花岗岩。晚白垩世晚期花岗岩同样分布广泛,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个别为中钾钙碱性系列,A/CNK主体大于1.05,负Eu异常较明显,刚玉分子数多大于1.1,主体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综合分析认为,甜水海地区白垩纪中酸性侵入岩与班公湖—怒江残余洋盆消减、闭合有关,可能记录了羌塘—冈底斯带之间的同碰撞(早期)、碰撞后(晚白垩世)等构造岩浆演化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