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主要有岩浆熔离作用和硫化作用。岩浆熔离作用,是上地幔的拉斑玄武岩浆,在构造动力驱动下,沿深大断裂侵入地壳深部的某一部位,由于温压降低,物化条件变化,首先结晶出橄榄石、磁铁矿。使熔浆中MgO、FeO含量降低,Al2O3、CaO、SiO2 增加,降低了金属硫化物的溶解。当溶体中硫离子和金属离子的浓度乘积大于硫化物的溶解度时,金属硫化物呈不混溶状态,从熔体中熔离出来,产生熔离作用。熔离作用在岩浆房内发生,称岩浆深部熔离作用;若熔离作用在岩浆室内发生,称岩浆就地熔离。在铜镍硫化物矿床富集成矿过程中,前者比后者更重要。硫化作用的产生,是岩浆熔离型矿床,由于晚阶段构造活动、岩浆上侵,使岩体内某些部位温压发生变化,挥发组分增加,当气液聚积到一定程度后,硫化作用产生。富含金属硫化物的气液在原地交代各种硅酸盐矿物,硫化物进一步富集形成岩浆熔离硫化叠加型矿体。也可在构造的驱动下,离开原地转移到岩体内不同岩相接触带形成岩浆熔离硫化叠加型矿体。综上述,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模式为:“以岩浆深部熔离作用为主导的脉动式”成矿。(程耀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