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汶川地震对现代河流形态的影响与水文效应
详细信息   
摘要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发震构造为龙门山断裂带。形成了NE向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带,彭县—灌县断裂破裂带以及NW向的小鱼洞破裂带,表现为逆冲‐走滑性质。目前,有关地表破裂、次生地质灾害及堰塞湖等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而地震对河流形态的影响还缺少较为系统的分析。在野外地震地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河流走向与断层位置关系,并结合地表破裂特征,总结了汶川地震对现代河流形态影响的几种地貌类型:顺向陡坎跌水,河道错动,断塞湖(塘),河流改道等,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汶川地震的河流水文效应:地震增加了河流泥沙含量,改变了河流水质,同时,也使得河流与地下水系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