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详细信息   
摘要
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20、T24、T30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20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 000 m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24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00~600 m以内。T30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00~80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00~400 m以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