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敦煌群的形成和演化: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采用LA‐MC‐ICP‐MS手段对敦煌地块中敦煌群的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长英质伟晶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白云母石英片岩碎屑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 545~756 Ma,主要集中在1 200~1 000 Ma,表明地层的最大沉积时代为756 Ma,蚀源区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白云母石英片岩锆石的εHf(t)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值,εHf(t) =1.2~10.1,单阶段模式年龄为tDM=1.09~1.66 Ga;一组为负值,εHf(t) =-1~-16,两阶段模式年龄为tDM2=1.91~2.42 Ga。表明蚀源区存在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再造地壳。石榴斜长角闪岩的两粒捕获锆石的年龄为2 272和1 208 MaεHf(t)为-3和14,tDM2tDM为2.82和1.1 Ga,暗示捕获区存在太古代再造地壳和中元古代晚期新生地壳。石榴斜长角闪岩碎屑锆石的Th/U比值为0.02~0.42,206Pb/238U年龄为(441±5)Ma,代表了岩石遭受变质作用的时代。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与长英质伟晶岩脉中的继承锆石特征相同,锆石年龄集中在3个峰值区间:2.2~2.1、1.8~1.6、1.2~0.8 Ga,相应的的εHf(t)分别为-9~4、-5.4~15、-27~20,相应锆石的模式年龄分别为3.1~2.4、2.6~1.4、3.1~1.7 Ga,均大于其形成年龄,表明蚀源区锆石来自于再循环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壳,样品代表的地层的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岩石中检测出早古生代的变质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64~422 Ma,可能代表了沉积岩的变质时代。敦煌群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表明蚀源区岩石类型和时代的多样性,也表明部分敦煌群不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而是塔里木盆地变质基底之上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后卷入了我国西北部早古生代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