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南东坡柴山—蛇形坪一带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东坡柴山—蛇形坪一带铅锌矿床位于千里山岩体西南侧的远接触带上,由脉状、柱状和席状的铅锌矿体组成,在矿体周围明显发生碳酸盐化和硅化作用。该带矿床中闪锌矿、萤石、石英和方解石内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包括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其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140~395 ℃,在350 、240~260和200~220 ℃处分别出现峰值,反映该期热液流体在形成脉状、柱状铅锌矿体过程中可能包含了不同的捕获事件,其中方解石内出现的气体包裹体同与其共生的液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相近,两者均一温度范围主要集中在268~395 ℃,峰值为350 ℃,液相包裹体w(NaCleq)范围为9%~11%,表明流体发生过气液相分离的沸腾作用;闪锌矿、萤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w(NaCleq)范围为0~23%,峰值9%~10%。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特征与岩浆热液流体演化到裂隙阶段静水压力条件下的流体相近。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内存在方解石和白云石子矿物,表明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发生在富集碳酸盐的热液流体中。千里山花岗岩体晚期释放的流体沿着不同的通道上升,当它冷却到低于400 ℃,这些地区产生了脆性裂隙,流体沿着裂隙继续上升,并且发生沸腾作用,因此,温度在340~400 ℃时,w(NaCleq)为7%左右的流体分成了w(NaCleq)约10%的液相流体和w(NaCleq)约0.02%的气相流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迅速降低,成矿物质沿着裂隙和空洞沉淀成矿,形成了东坡矿区的脉状、柱状和席状的铅锌矿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