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详细信息   
摘要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岩透镜体内部。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245~210Ma形成的,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200~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峰岩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