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冀西北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地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详细信息   
摘要
冀西北张家口地区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通过精确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东坪金矿东侧北栅子碱性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0.5±1.5) Ma,其周围出露的张家口组粗面质火山岩的喷发年龄为(127.8±3.9)Ma,为早白垩世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岩浆岩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富碱,低Mg#(30~43);微量元素组成上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ΣLREE/ΣHREE=14.1~23.0,(La/Yb)N=20.8~42.2),Eu弱负异常(δEu=0.62~0.97),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不同程度亏损的地化学特征,显示出同源岩浆演化的趋势。火山岩和花岗岩(87Sr/86Sr)i平均值分别为0.707 5和0.707 8,全岩εNd(t)和锆石εHf(t)值差别明显,火山岩εNd(t)=–15.9~–13.6,εHf(t)=–18.7~–13.5,而花岗岩εNd(t)及εHf(t)则显著低于火山岩,分别为–16.8~–15.9和–24.7~–18.4。地化学以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是经历过强烈改造的前寒武纪下地壳与中生代底侵形成的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岩浆主要源于经历过强烈改造的前寒武纪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张家口组粗面质火山岩的源区可能含有相对较多的年轻地幔物质,两者可能存在源区混合作用。北栅子碱性长石花岗岩和大面积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喷发,反映了该地区在早白垩世构造体制从挤压‐伸展的转折,这种构造体制转变可能与早白垩世燕山构造带开始垮塌以及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