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华北克拉通山西省晚石炭世基性岩墙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作为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侵位的特征岩石,基性岩墙群(煌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等)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日益受到地质研究者的关注。研究显示,基性岩墙在全球范围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且年代格架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时期(2.4、2.1、1.8、1.4、1.0 Ga)。目前,国内中生代以来基性岩墙群主要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华南、西藏和塔里木盆地。该研究基性岩墙来自山西省大同附近,对于该套岩墙,该文给出了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3 Ma,岩石具有变化较小的主元素变化特征(SiO2=50.78%~51.35%,TiO2=2.16%~2.32%,Al2O3=14.53%~15.08%,Fe2O3=12.42%~12.66%,MnO=0.13%~0.16%,MgO=5.14%~5.35%,CaO=7.93%~8.25%,Na2O=3.52%~3.78%,K2O=1.01%~1.14%和P2O5=0.24%~0.36%)。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侵石元素(Ba,K和Sr)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Zr),亏损Th、Pb和Ti。同时,基性岩墙具有相对一致的(87Sr/86Sr)i比值(0.704 22~0.704 23),正的εNd(t)值(5.8~6.1)和变化较小的Nd模式年龄(tDM1=0.67~0.72 Ga,tDM2=0.57~0.59 Ga)。以上特征表明,基性岩墙来自亏损软流圈地幔的分布熔融作用,岩浆侵位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辉石和含Ti相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但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基性岩墙的成因上与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拉伸作用有密切联系。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