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湿地的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根据野外露头和钻、测井资料中湿地沉积的观察对比研究,结合现代湿地的特征,从沉积学的角度对湿地进行定义:“一种地形平坦,地面常年潮湿,可有很浅积水(水深通常小于2 m),被繁茂植物广泛覆盖的沉积环境”,根据沉积特征,可将湿地分为两类,即沼泽湿地(或称沼泽)和湿原湿地(或称湿原),并对湿原湿地的沉积特征及其与相关相类型的对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原湿地沉积物为灰色‐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碳质泥岩等,富含植物化石,有机碳含量高,电阻率测井曲线呈小锯齿状,数值介于纯泥岩和砂岩之间;古代湿原湿地与河漫滩沉积、湖泊沉积的区别标志在于沉积物颜色、岩性、植物化石、电测曲线等方面;湿地外围部分主要发育泛滥平原,且主要为河漫滩,湿地的边缘部位主要发育湿原,而中心部位发育沼泽;正确区分湿原湿地与湖泊沉积有利于正确恢复古地理面貌和气候演化,正确评价盆地的油气潜力及指导油气勘探。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